众所周知,四中以其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优秀的学生学习成绩而闻名京城。 这可以说是四中多年来的传统。 然而,20世纪50年代初四中的体育水平一般,没有突出的强项。 俗话说:“穷文,富武”。 对于学生来说,文学意味着阅读和学习,武则意味着体育。 四中的学生中有不少贫困家庭的孩子。 当时没有户籍限制。 农村孩子只要考上四中就可以转户口就读。 当时四中的学生很大一部分来自农村。 这些学生大多数依靠国家发放的助学金。 为了生存,他们除了吃饭、穿衣、买书之外,几乎没有零用钱。 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可以说是相当困难的。 当然,没有谈到花钱去游泳、滑冰或拳击。
20世纪50年代初,北京中学生中体育水平优秀的顶尖运动员大多来自老牌私立学校,如育英、汇文、辅仁等。比较著名的运动员有足球队的年维思、足球队的王兆宇等。篮球、跨栏的刘书谦、拳击的王守信等等。这些人后来有的进入国家队,有的成为全职体育工作者。 此时四中还没有培养出一名顶尖运动员。 这固然与四中崇尚读书的校风有关,但也与学生的经济条件密不可分。
虽然初中在20世纪50年代并不被认为是实力雄厚的体校。 但为了适应繁重的学习,大多数学生都能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体育运动在四中仍然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此外,四中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大型操场和一支勤奋、认真、负责、专业水平较高的体育教师队伍。 这些条件促进了四中体育的发展,为20世纪50年代中期四中体育的腾飞奠定了基础。
1952年,毛泽东主席发出“发展体育事业,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 我国群众体育活动已广泛普及。 《广播体操》、《劳动卫生制度》、《等级运动员制度》的颁布和推广; 举办“全国田径、体操、自行车运动大会”; 前苏联泽尼特足球队和前南斯拉夫、匈牙利国家足球队的成立。 访问等一系列国内外体育竞赛和交流活动进一步推动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 全民健身体育活动热潮已形成。 作为名校,北京四中在这股体育潮流中也不甘落后。 从学校领导到体育老师,从高中毕业班的大哥到刚入学的初中生,所有人都被动员起来。 当时最响亮的口号就是“锻炼身体,保卫祖国”、“锻炼身体,建设祖国”。 组建了田径、体操、球类等各项运动队。 田径队由李淑敏老师、叶琪老师担任教练; 篮球队由韩茂富老师、吴济民老师执教。 足球队由池文德老师带队; 体操队也是由韩茂富老师管理。
为配合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适应其发展,学校增设了联合器材,更新了单双杠,购置了鞍马、跳箱、杠铃,重建了篮球场、足球场、田径场,在北边的树林里建了一排排。 乒乓球桌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体育设施。 记得上初一的时候,学校的体育设施极其简陋,唯一的攀爬绳索是绑在一棵大槐树上的粗绳子。 单杠和双杠是学校木匠制作的,非常不规则。 杠铃由两块厚圆石制成,中间有一个圆孔,一根木棍穿过其中。 它们被称为石条。 如果提起来的时候不注意,石头就会掉下来。 滑倒是非常危险的。 体育设施的完善,大大提高了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 “劳动卫生制度”和“分级运动员制度”的推广,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锻炼热情。
参加课外练习的学生热情很高。 每到下午三四点钟,操场上就热闹起来。 跑道上、沙坑前、篮球场上、足球场上都有学生在锻炼。 几乎每天都有班级和年级之间的比赛。 年轻人充满活力、争强好胜的场景,回想起来确实很有趣……只要体育普及起来,就不会有进步的烦恼。 同学们的汗水没有白费。 短短一两年时间,四中的体育水平迅速提高。 20世纪50年代中期涌现出一批优秀运动员。 1955年举行的第一届北京中学生运动会,四中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 与此同时,四中的篮球、足球水平也不断提高,多次获得北京市中学生冠军。 此外,四中学生在乒乓球、游泳、滑冰等项目中也表现出色。 可以说,20世纪50年代中期达到了四中体育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四中也成为了著名的体校。
在众多优秀运动员中,给我印象最深、为北京四中做出贡献最大的,是以下几位老校友:
姚善洲跳过1.75米单杠
1955级姚善洲:姚善洲个子不高,身体肥胖,性格沉稳,不像运动员。 但他却以漂亮熟练的剪刀式越过了1.75m的横梁,创造了新的跳高校纪录。 当时的全国跳高冠军李大培的成绩只有1.88m。 对于一个十六、十七岁的男孩,一个没有经过正规训练的中学生来说,跳1.75m确实不容易。 这一成就的取得,充分展现了他的才华和努力。
当年四中英雄彭铁全
彭铁泉,1956级:当时大家都叫彭铁泉彭铁泉。 可以说,他是四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英雄。 他身高1.8米,肩膀宽阔,两条腿有力而修长,奔跑的步伐又长又优美。 由于长期暴露在寒冷中,他的皮肤晒黑了,油亮的。 每当有比赛的时候,就像一匹奔腾的骏马,瞬间就会超越对手。 1956年初,北京举办了首届春节环城赛。 当时,北京著名的长跑运动员,包括一些职业运动员,都参加了。 可以说,专家云集,成果空前。 彭铁全也报名参加了比赛。 为了给彭铁拳加油,四中的很多学生都到路边观看比赛。 我是在大红螺场胡同门口看的。 过往的车开过去没多久,彭铁泉就跑了过来。 他戴着一顶小钢丝帽,穿着黄色运动上衣,白色短裤,跑得非常轻快。 因为天气太冷,他的脸颊上挂满了白霜。 乍一看,他就像一个外国人。 当我们认出彭铁拳时,我们大喊:“彭铁拳,加油,彭铁拳,加油!” 他向我们挥手。 他起身,大步向前跑去。 有的同学还骑上自行车和他一起跑了一会儿。 我和几个同学立即掉头骑上自行车,穿过巷子直奔南池子。 刚到南池子南口,交通卡车就已经从东单、王府井方向开过来了。 当我第二次看到彭铁拳跑过来的时候,我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只听得四周锣鼓喧天,欢呼声此起彼伏。 我们亲眼看着彭铁拳冲向终点……第一次环城赛。 铁拳取得第五名的好成绩,与长跑运动员张伟二七车辆厂、东岳麓矿业学院、孙克一体育学院等人一起捧起银杯,登上了天安门广场的领奖台。
彭铁全还在多次运动会上为四中争光,并在800m、1500m、3000m、5000m等项目上创造校纪录。 《北京日报》刊登了“彭铁拳培训团”的事迹和照片,并拍摄了专题片。 彭铁全是北京四中的英雄。 他不仅为学校带来了荣耀,也影响了一代四中。 尽管已经过去了近半个世纪,但他在四中的操场上、先农坛的跑道上、环城赛的路上,飞一样行走的身影,仍然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
白翼龙马韩庆羽
韩庆宇(1956级:当时大家都叫韩庆宇大宇,他是彭铁泉的同学,也是彭铁泉训练组的组长。大宇身材高大,以跑400m闻名,曾多次为学校争光。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上次田径比赛中我们学校和二十二中几所中学的接力赛,以当时的实力来看,二十二中稍胜一筹。比我们学校参加的这个项目,陈一平当时是一名优秀的400m运动员,他的成绩比大羽好,最后一赛段陈一平和大羽都跑了,在前三赛段时大羽领先。接力棒,他就像一匹长着翅膀的白龙马,迈着大步,速度很快,距离终点约有六十、七十米,观众们欢呼雀跃。中段,大宇追上并超越了22中的陈一平,第一个冲向终点。 大羽上线的那一刻,整个操场沸腾了。
天才运动员杨步欧
杨步欧1956级:杨步欧是一位非常有体育天赋的学生。 就读于辅仁中学第十三中学,紫光队成员。 紫光队是当时北京中学生中最著名的足球队,拥有包括足球传奇人物李凤楼之子李英儒在内的一批优秀足球运动员。 1953年,杨步欧考入第四中学。 当时,四中足球队在迟文德老师的带领下刚刚起步。 杨布欧的加盟无疑为四足队注入了新鲜血液。 在迟老师的指导下,在杨步鸥等队员的带动下,四中的足球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培养了一批较为优秀的队员。 像号称大二的乔传伟、左边锋高宏远、门将韩庆荣等,20世纪50年代中期,四中足球在北京中学中名列前茅,并于20世纪50年代夺得三好杯冠军。 1956年,四中足球队取得如此好的成绩,杨步欧功不可没。 杨步欧个子不高,看上去并不魁梧。 但他有着非常好的身体素质、协调性、爆发力和出色的灵活性。 他不仅擅长足球,还在北京中学生运动会上获得了200米低栏和标枪的奖牌。 他确实是一位非常有天赋的全能运动员。 杨步欧为四中体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56班中有很多优秀的运动员,比如篮球、3000米的苗希光; 800m童奎然; 游泳方面的周俊全、邹庆斌等,均表现出色。 这里我就不详细说了。
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四中体育腾飞、走向辉煌的时代。 由于彭铁全等一大批优秀运动员毕业离校,四中的体育实力受到一定影响。 但由于学校领导对体育的重视,群众性体育活动在四中已成为一种趋势。 四中的学生们不再是以前埋头学习的书呆子了。 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仍然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运动员,如57级短跑运动员冯素芳、杨继三,57级中长跑运动员袁金山,400m武士级,标枪运动员周忠奇等。还有58班的黄福翔,速度滑冰。 58班郑大成、篮球58班刘健、足球59班姜兆春、贾万和、乒乓球58班王云、跳远、三级关德斌59班跳。 他们的水平都很高。 其中,郑大成的500米速滑打破了北京纪录,获得了北京冠军。 贾万和入选北京青年足球队,可以说是运动员中的佼佼者。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由于其他中学涌现出一些比较有实力的运动员,如七中跳高的段启彦、二十二中短跑的陈一平等。 ,四中失去了霸主地位。 尽管如此,四中仍算得上是一所真正的体校强校。
20世纪50年代是北京四所中学德智体相互促进、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 这是一个继承过去、开创未来的时代。 为四中的发展、成为北京市重点中学乃至全国一流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祝愿我的母校越办越好,祝母校体育事业在21世纪取得更大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