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联盟再度面临危机,职棒元年冠军味全龙的回归,以及13届冠军桃园猴队的易主,让关心台湾职棒的球迷心中忐忑不安,不知该喜还是该悲。
受制于市场规模等因素,台湾职业体育一直停滞不前,目前足球还没有职业联赛,篮球虽然吸引了大批年轻球迷,但比赛仍处于半职业化水平。
研究棒球垒球产业的台湾师范大学运动休闲学院副教授朱文曾认为,球队能否独立运作、自给自足,是赛事是否跨过职业化门槛的重要指标。台湾职业棒球过去逐渐建立的选秀、梯队预备、主客场制,是其职业化程度提升的体现。但30年来,作为母公司的附庸,球队已无力承担每年的开支,负债经营成为常态,财务独立成为空谈。
该校另一位体育学者林柏秀副教授也持类似观点。他指出,台湾职业棒球早期,曾效仿日本职业棒球的模式,由赞助公司冠名球队,母公司成为球队最重要的决策者,加上外来者担任管理者、球场频繁更换,联盟水平在资深球迷眼中有所下滑。
败绩是历代台湾职棒球队共同的痛,最终解散的球队数量远多于现存球队数量。该联盟为四队制,单季两队间比赛多达30至40场,被认为不够精彩,球员水平无法提升。
台湾职业棒球联盟理事长吴志扬表示,经营职业棒球队,就是“亏多与亏少”的差别,不同公司接手球队的动机不同,但共同点就是谁也赚不到钱。
近年来拥有最多球迷的猴子队坚持走本土化路线,其他三支球队也纷纷效仿。但连续夺冠也没能阻止“小老板”拉纽选择“退役”。在宣布出售的新闻发布会上,球队经理表示,16年的亏损让公司难以承受。
今年6月,老牌劲旅味全龙重返台湾职棒联赛的申请获批准,第五支球队加入的消息,为台湾棒球界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不过,也有不同意见认为,味全集团因食品安全问题在台湾声誉不佳,重返棒球是该公司为挽回形象而采取的公关举措。味全股价在6月底创下高点,较年初已上涨一倍。
朱文曾表示,客观来说,台湾职棒球队作为母公司形象工程的老套路没有改变,大公司综合考量经济得失后发现,维持一支职棒球队还是很划算的。这也能解释为何两大财团愿意投入这看似不赚钱的生意,而小皮鞋队Lanew只能卖掉。期待幕后公司转变经营态度,还需时日。
林柏秀认为,棒球在台湾的影响力,已经超越了体育的范畴,这项对体能要求不高的运动,让每一个热爱运动的孩子都能参与其中,棒球已经成为几代台湾人的童年记忆,职业棒球赛事的出现,让这份记忆得以延续。
从早年嘉义农林队闯入日本甲子园决赛,到上世纪六十年代红叶少棒在美国声名鹊起,再到本世纪初“台湾之光”王建民登陆美国职棒大联盟,再到近年来棒球选手在一些重大赛事中屡有出色表现。林柏秀表示,选手在重大赛事中的表现对台湾职业棒球赛事的刺激作用显而易见。尽管30年来一直有“假球”丑闻,但仍然有源源不断的年轻球迷涌入球场观赛。
“球迷爱的是球员,不是老板。”朱文曾乐观地表示,“不必太担心”猴子易主对职业联赛的影响。新公司加入,就会出现新的商业模式。球队当务之急不是担心市场不好,而是培养真正懂球的常客。
日本职业棒球北海道日本火腿斗士队在小市场中培育球迷并取得佳绩的经验,值得台湾职业棒球队学习借鉴。
朱文曾强调,台湾棒球队普遍对主场所在城市归属感不强,球队与城市的连系,是许多职业体育发达地区城市文化的重要一环,以台湾的市场规模来看,职业棒球发展不妨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