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成都体育工作在危机中创造新机遇、在变局中开辟新局面,在“谋赛事、建城市、发展事业、惠民生”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效。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体育工作将精心谋划、精心安排,努力为从世界赛事名城到世界体育名城、再到世界生活名城的历史性跨越开好头。
市体育局在会上作了工作报告,全市体育系统、在蓉体育企业等代表参加会议。
成都举办抗击疫情活动 彰显城市责任
此次会上,市体育局对2020年成都体育工作进行了回顾总结。赛事方面,去年成都成功举办了一系列精彩赛事,如在全球大型体育赛事停办的背景下,创新举办的全国首个线下路跑赛事“成都双遗健康跑”,被誉为落实防疫措施的“教科书式”赛事。
此外,成都还高标准、高安全举办了万人规模的成都马拉松、“线上”中日韩围棋大师赛,有力助力经济社会恢复正常秩序,有效提升了城市形象;高水平承办了中超、足球甲A、女篮联赛、围棋甲A、中网巡回赛全国总决赛等五项职业联赛,成功申办2024年汤姆斯杯、尤伯杯羽毛球赛。
2020成都双遗马拉松健康跑
明确“五大目标”
如何高效推进今年成都体育工作、全力备战大运会?会上,市体育局确定了2021年成都体育工作五大主要目标和七项重点任务:
目标一:高质量推进成都大运会筹备工作,深入开展2022年世乒赛暨射击世界杯、2023年男足亚洲杯等赛事筹备工作,着力构建独具天府风格赛事体系,推动体育赛事由“增加值”向“提质增效”转变。目标二:加快完善全市主要体育设施体系,积极打造“家门口”体育空间,推动体育设施由“节点式布局”向“全区均衡”转变。目标三:加快建设全国全民体育健身示范城市,开展各级各类全民健身活动4000余项,推动全民健身由“示范引领”向“融入生活”转变。目标四:深化体教融合,加强“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设,完善青少年竞赛训练体系,推动人才培养由“单一封闭”向“多元化开放”转变。目标五:以产业功能区为平台、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以消费场景打造为重点,打造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由“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变。
聚焦“7个方面”
市体育局在会上也对如何通过有效举措实现上述目标进行了详细阐述:
2020年成都市体育工作取得成效
去年,成都体育发布多项重大成果,始终把体育作为传播城市影响力、增强城市发展动能、提高市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积极服务城市发展大局。2020年,成都体育有以下四大重要发布:
1.发布“体育成都·运动生活地图”,方便市民查询场馆信息、一键导航参与健身。2.发布“打造赛事名城机遇清单”,包括五大类141个具体合作项目,推动成都体育产业发展。3.发布“成都体育锻炼适宜性指数”,将大数据运用到全民健身工作中,为市民提供锻炼指导,进一步实现“科学健身”。4.推动以市政府令形式发布《成都市体育赛事管理办法》,在全国率先规范体育赛事管理,动员社会力量举办和参与赛事。
2020年成都市体育成就
去年,成都体育事业发展取得可喜成绩,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成都大运会筹备工作有力有序推进,获得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高效、专业、优秀”的高度评价,国际体育赛事指数位居全国第二,有力提升了成都城市海外知名度。
成都大运会18个项目的竞赛总监已确定并组建执行小组;成立了14个赛区委员会、40个场馆中心,完成示范场馆建设;成立了反兴奋剂小组,确定了反兴奋剂中心和27个检查点。
加快东安湖体育公园、凤凰山体育公园、天府体育公园等体育地标建设,截至2021年4月底,大运会49个场馆已全面竣工。
扩大市民健身场所,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增加到2.17平方米,全年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接待观众423.93万人次,全市大型体育场馆设施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精心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4500余场,市民体质健康合格率提升至93%,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突破700万人,在2020年“最活跃体育城市”榜单中,成都位列新一线城市第一。
2020年,成都签约重大体育产业项目49个,合同金额498.74亿元,成都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2020年体育产业总产值突破800亿元。
成都校园传统项目由10个增加到15个,冰球、攀岩、街舞等新兴时尚项目由12个增加到17个,有效提升了人才储备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打通了运动员输送渠道,为各级国家队输送了40余名优秀运动员。
成都象棋队连续两届夺得全国象棋联赛冠军、连续四次夺得全国团体冠军,成为在全国比赛中成绩最好的市象棋队。
成渝体育系统积极谋划成渝体育融合发展特色路径,两市体育系统签署了11个合作协议,达成15个合作项目。
红星新闻记者 姜珊
编辑:欧鹏